close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匯合處,即非洲南非共和國南部。強勁的西風急流掀起的驚濤駭浪常年不斷,這里除風暴為害外,還常常有“殺人浪”出現。這種海浪前部猶如懸崖峭壁,后部則像緩緩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頻繁出現,還不時加上極地風引起的昭伸從事鋼構工程,疏濬服務旋轉浪,當這兩種海浪疊加在一起時,海況就更加惡劣,而且這里還有一很強的沿岸流,當浪與流相遇時,整個海面如同開鍋似的翻滾,航行到這里的船舶往往遭難,因此,這里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航海地段。
簡介好望角“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卻稱“風暴角”。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于34°21′S,18°30′E處。北距開普敦52km。但從此通往富庶的東方航道有望,故改稱好望角。蘇伊士運河通航前,來往于亞歐之間的船舶都經過好望角。現特大油輪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仍需取此道航行。好望角多暴風雨,海浪洶涌,位于來自印度洋的溫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來自南極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匯合處。1939年這里成為自然保護區,好望角東方2公里(1.2里)處,設有一座燈塔。
名稱由來好望角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奉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之命,率兩艘輕快帆船和一艘運輸船自里斯本出發,再次踏上遠征的航路。他的使命是探索繞過非洲大陸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亞士率領的船隊首先沿著以往航海家們走過的航路先到加納的埃爾米納,后經過剛果河口和克羅斯角,約于1488年1月間抵達現屬納米比業的盧得瑞次。船隊在那里遇到了強烈的風暴。苦于疾病和風暴的船員們多數不愿繼續冒險前行,數次請求返航。迪亞士力排眾議,堅持南行。船隊被暴裹挾著在大洋中飄泊了13個晝夜,不知不覺間已經繞過了好望角。風暴停息后,對具體方位尚無清醒意識的迪亞士命令船隊掉轉船頭向東航行,以便靠近非洲西海岸。但船隊在連續航行了數日之后仍不見大陸。此時,迪亞上醒悟到船隊可能已經繞過了非洲大陸最南端,于是他下令折向北方行駛。1488年2月間,船隊終于駛入一個植被豐富的海灣,船員們還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里放牧牛羊,迪亞士遂將那里命名為牧人灣(即今南非東部海岸的莫塞爾灣)。迪亞士本想繼續沿海岸線東行,無奈疲憊不堪的船員們歸心似箭,迪亞士只好下令返航。
迪亞士在返航途中,他們再次經過好望角時正值晴天麗日。葡萄牙歷史學家巴若斯在描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時寫道:“船員們驚異地凝望著這個隱藏了多少世紀的壯美的岬角。他們不僅發現了一個突兀的海角,而且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感慨萬千的迪業士據其經歷將其命名為“風暴角”。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再率船隊探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當年11月27日,達·伽馬的船隊再次繞過好望角,次年5月20日駛抵印度西海岸重鎮卡利庫特。又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后,達·伽馬約于1499年9月1日前后返回里斯本。
  “好望角”一名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滋賀屋日式火鍋滋賀屋日式壽喜燒法有兩種:一說為迪亞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奧二世陳述了“風暴角”的見聞,若奧二世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有希望到達夢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另一種說法是達·伽馬自印度滿載而歸后,當時的葡王才將“風暴角”易名為“好望角”,以示繞過此海角就帶來了好運。
形成原因南非的好望角及其鄰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與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沖。隨著大噸位散貨船、液貨船的日益投入,這里的通航密度正日趨增加。鑒于航海與航運的需求,該區域的氣象與海況也受到了航海者的廣泛關注。世界著名的瑞典埃塞爾特制圖公司在它的出版物上曾將南緯40°~50°描述為強風帶。地處南緯35℃的好望角一帶恰好與西風帶毗鄰,是惡劣氣象的直接受害者。2000年至2001年,航經這一帶海域達四次以上,實地縱觀了它的氣象海況變化。
  與好望角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在南半球中緯度地帶只有非洲的好望角、南美洲的合恩角,以及澳大利亞南部沿岸和新西蘭的南島位于這里,其它幾乎被三大洋的南部海域所環繞,構成一個封閉的水圈通稱為南大洋,這里終年西風勁吹,風暴頻繁。在夏季也是西風咆哮而過,冬季更是寒風凜冽,常年的西風把海水也馴服得環繞地球由西向東奔馳,形成了著名的“西風漂流”。
氣候特征下面這段文字是經常航行在這段航程中的一位海員對那里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描述:“烏云密蔽,連綿不斷,很少見到藍天和星月,終日西風勁吹,一個個渦旋狀云系向東飛馳,海面上奔騰咆哮的巨浪不時與船舷碰撞,發出的陣陣吼聲,震撼著每個海員的心靈。”形成這種景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轉對氣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風變得強烈的另一個原因是,中緯度的溫差大。向極地或向赤道航行一天,就會明顯感到冷暖的差異,這是由于低緯度的能量在向兩極輸送中,相當大的部分要消耗在中緯度地區,同時極地冷空氣不停地向南侵襲,在這兩股冷暖差別較大的氣流夾擊下,中緯度地帶就成了溫差較大的地區,冷暖氣流不斷交匯運動,極易導致風暴頻發。
  好望角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巨浪呢?水文氣象學家探索了多年,終于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好望角巨浪的生成除了與大氣環流特征有關外,還與當地海況及地理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好望角正處在盛行西風帶上,西風帶的特點是西風的風力很強,11級大風可謂家常便飯,這樣的氣象條件是形成好望角巨浪的外部原因。南半球是一個陸地小而水域遼闊的半球,自古就有“水半球”之稱;好望角接近南緯40度,而南緯40度至南極圈是一個圍繞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廣闊的海區無疑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個原因。此外,在遼闊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陸地的側向阻擋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西方國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稱為“咆哮西風帶”,而把好望角的航線比作“鬼門關”。
商業作用驚濤駭浪好望角的發現,促使許多歐洲國家把擴張的目光轉向東方。荷蘭、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船隊都先后經過這里前往印度、印度尼西亞、印度支那、菲律賓和中國。1652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掠取好望角的主權,并在現今的開普敦建立居民點,專為本國和其他國家過往的船隊提供淡水、蔬菜和船舶檢修服務。19世紀初,在海外已攫取大量殖民地的英國人看到掌握好望角制海權的重要性,遂侵入南非將荷蘭人取而代之。在蘇伊士運河1869年開通之前的三百多年時間里,好望角航路成為歐洲人前往東方的唯一海上通道。蘇伊士運河開通后,這條航路的作用雖有所減弱,但仍然是歐亞之間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一些巨輪還必須從這里繞道。據在好望角的南非人士講,現在每年仍有三、四萬艘巨輪通過好望角。西歐進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戰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糧食的四分之一都要通過這里運輸。
航線故事好望角航線————西亞(阿巴丹等,途經霍爾木茲海峽),東亞,東南亞,南亞—印度彩龍印刷提供銘板,壓克力印刷,貼紙印刷,移印,網板印刷等服務洋—東非(達累斯薩拉姆)—莫桑比克海峽—好望角(開普敦)—大西洋—西非(達咯爾)—西歐,載重量在25萬噸以上的巨輪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需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航線地圖在腓尼基人第一次環繞非洲以后整整兩千年,葡萄牙陰暗的中世紀城堡里開始醞釀一次罪惡的航行,這就是尋找一條繞過非洲到達東方,掠奪財富的航路。
  但是南方的海洋在他們的概念里卻是一片可怕的空白,他們甚至十分荒謬地認為,南方由于過度炎熱,便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知識的貧乏和心理上的恐怖交相混織在一起,從而使他們把眼前的大洋稱為“昏暗的海”。從15世紀初葉開始,葡萄牙的三桅帆船小心翼翼地沿著西非海岸逐漸向前推進,才明白了“昏暗的海”以外的天地究竟是什么樣子。到處披覆著濃郁的樹叢,枝頭上懸垂著從未見過的花朵和果實,大象和犀牛在林莽間出沒,烏黑皮膚的土著居民在海灘上,用好奇的眼光打攪著海上來的陌生人。
  1454年,他們便在統治基督徒世界的羅馬教皇那里,取得了從西非向南直到印度的一切所發現的土地所有權。這些從歐洲乘著三桅帆船來的陌生人是些不折不如的強盜,他們的作風和以往的腓尼基人完全不同,和當地的黑人不搞公平合理的交易,經常用鏡子、小刀,或是別的一些不值錢的小物件,去騙取金砂、象牙和香料。有時候,他們干脆就動手搶劫。于是,在里斯本出版的地圖上就出現了一處又一處的可恥名稱:“黃金海岸”、“象牙海岸”、“胡椒海岸”、“奴隸海岸”……。他們耗費了整整七、八十年的時光,才緩慢地推進到南回歸線附近,這里距富饒的東方還十分遙遠。
  1487年,葡萄牙國王選派了第亞士率領一艘帆船繼續前進。他們駛過了葡萄牙殖民者在非洲土地上豎立的最后一根石柱,映入眼簾的又是古代腓尼基海員所曾烴目眩過的景色。南非高原的陡峭崖壁象石墻一樣壓立在舷邊,風越來越大,被浪越來越洶涌,葡萄牙人驚恐地握緊舵輪和帆繩,深恐帆船會被海浪沖向陡崖,然后象核桃殼似的被撞得粉碎。
  這是非洲南方海角特有的風暴。自古以來,所有駛過這里的船只,都要無一例外地經受這種奇特風浪的考驗。雖然第亞士的神情還很鎮定,但是大多數海員都嚇得面如土色。好不容易繞過海角又向北行了一小段路,這時疲憊不堪而又喪失信心的水手們便鼓噪起來,拒絕繼續前進。第亞士沒有辦法,只好下令撥轉船頭,灰溜溜地返回里斯本,向國王報告了航行的經過,并心有余悸地把那個“新發現”的南方海角稱作“風暴角”。可是,貪心的國王不同意這個名稱,把它改為“好望角”,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只要繞過這個非洲英侖訂做西褲英侖團體制服訂做極南端的海角,便有希望發現通往印度的道路。殖民主義者的“希望”是十足的罪惡。他們首次發現的新航線,其實早已被古代的亞非海員航行過多次。
重要景點好望角:CapeofGoodHope最尖端的點稱為CapePoint,有標明經緯度的標志牌供游客拍照留念。
好望角迪亞士角:DiazPoint在好望角東面,是拍攝好望角全貌的最佳角度。
  老燈塔:位于迪亞士角最高點,是好望角的標志性景觀。
  新燈塔:由于老燈塔位置太高,海上的大霧經常導致船只根本看不到老燈塔的燈光,于是在老燈塔前端山腰間又修建了一座小燈塔。只有在觀景階梯上才能找到它的位置。
自然保護區好望角位于半島南部,有7,750公頃,是規模很大的自然保護區,好望角和開普角都在保護區內。這里除乘觀光汽車游覽以外,任何汽車禁止入內。自然保護區內,綻放著被稱為芳百氏Fynbos、普羅梯亞木Protea、EficaHeath的花卉等各種植物;生活著南非羚羊、鹿、斑馬、貓鼬、鴕鳥、狒狒等動物。除此之外,在近海處還有海豚、海狗等在游弋,如果運氣好的話,在8月-11月期間還能看到鯊魚。
  城區游覽:在露天烤肉設施齊備的游樂廣場,有徒步旅行線路、駕車游玩線路、潛水用呼吸自給裝置、游泳用更衣室、餐廳、小賣店等和紀念牌。
編輯本段游覽路線先到CapePoint拍照留念,然后沿徒步小徑翻山到DiazPoint,乘坐有軌電車到山頂拍攝好望角全貌,還可以登上燈塔,一望無際的大西洋在眼前完全呈現。留念:可在紀念品商店購買好望角紀念明信片并自己加蓋紀念章,投入電車站邊的紅色郵筒。停車場的前面,有被稱為LookOutPoint的去燈塔展望臺的軌道車車站,即使是步行也能很快到達;還可以到開普角前面去看看,步行也只要20分鐘左右。從展望臺向北看到的白色砂石的小沙灘,就是 Dias海灘,在它前面突出來的就是世界聞名的好望角(Capeofgoodhope)到那里有步行道,從停車場出發步行需1小時。然而這里有個與風景不和諧的懸崖,崖的下面立有用英文、南非阿非利加語寫著“非洲最南端?真正的最南端在厄加勒斯角?好望角”的標牌,在這附近遭遇強風而遇難的船只很多。
歷史地位好望角的發現,促使許多歐洲國家把擴張的目光轉向東方。荷蘭、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船隊都先后經過這里前往印度、印度尼西亞、印度支那、菲律賓和中國。1652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掠取好望角的主權,并在現今的開普敦建立居民點,專為本國和其他國家過往的船隊提供淡水、蔬菜和船舶檢修服務。
  19世紀初,在海外已攫取大量殖民地的英國人看到掌握好望角制海權的重要性,遂侵入南非將荷蘭人取而代之。在蘇伊士運河1869年開通之前的三百多年時間里,好望角航路成為歐洲人前往東方的唯一海上通道。蘇伊士運河開通后,這條航路的作用雖有所減弱,但仍然是歐亞之間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一些巨輪還必須從這里繞道。據在好望角的南非人士講,現在每年仍有三、四萬艘巨輪通過好望角。西歐進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戰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糧食的四分之一都要通過這里運輸。
  在蘇彝士運河未開鑿之前,歐洲對亞洲之航線僅能自西歐經西非,再繞道南非之好望角而達亞洲,因此西非與南非之戰略價值極高。但自一八六九年法國與埃及合作開鑿完成蘇彝士運河后,即失去其戰略價值,好望角的重要性亦大為減低,其控制歐亞航路的戰略地位遂被北非沿岸與紅海沿岸地區所取代。
生態資源好望角又是一個植物寶庫,這里擁有全世界最古老、完全處于原生態的灌木層,有從來沒有受過人類干擾的原始植物群,擁有研究植物進化不可多得的原始條件。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里曾經描述:在許多情形下,我們對于花園和拓震辦公家具拓震辦公桌椅菜園里栽培悠久的植物,已無法辨認其野生原種。我們大多數的植物改進到或改變到現今于人類有用的標準需要數百年或數千年,因此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無論澳大利亞、好望角或十分未開化人所居住的地方,都不能向我們提供一種值得栽培的植物。
  擁有如此豐富物種的這些地區,并非由于奇異的偶然而沒有任何有用植物的原種,只是因為該地植物還沒有經過連續選擇而得到改進……。1836年6月3日,達爾文專程來到好望角,考察這里的植物資源及物種進化情況,并拜訪了居住在這兒進行天文研究的約翰·赫歇爾,因為正是赫歇爾,作為一個天文學家,在深入的天文研究的同時,早已敏感地意識到了物種進化問題。好望角是一個走過一次便會為之著迷的地方。
  人們鐘情好望角,關注好望角,同時也為好望角的未來擔憂。盡管人們對好望角提供了最嚴格的保護——這里除觀光游覽車以外,任何汽車禁止入內;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是自然遺產,哪怕帶走一段枯樹枝、一枚小石子都是違法的。但人們同時也看到,好望角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如此脆弱,有時又不得不經受人類不經意的折騰。
  兩年前,一位遠從萬里以外趕來觀光的歐洲人就曾不慎在這里引起了一場火災,大面積的原生灌木林被付之一炬,時間已經過去幾年了,后果仍未恢復。甚至,幾天前又剛剛聽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消息,在最近召開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專家們經過研究論證后明確指出,隨著南極大陸冰山融化,海平面上漲,溫室效應加劇,十年之后,好望角將變成一片荒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uidui 的頭像
    duidui

    旅游网

    duid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